本报记者 李昱霖 本报通讯员 田恒海 高会坡配资开户行情
7月29日,河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《河北省企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,并自公布之日起正式施行。这是全国首部规范企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的地方性法规,将为提升广大职工技能水平和创新创造能力,加速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。
制造业在河北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。当前,河北制造业正处于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,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,已从“数量补充”转向“质量升级”,需要加快培育建设一支高素质职工队伍。
近年来,河北工会先后推动或制定出台了《关于加强新时代工会工作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意见》《河北省总工会劳动和技能竞赛规划(2021—2025年)》《关于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的实施方案》《河北省企业职工创新创效竞赛奖励办法(试行)》等政策性文件,推动形成横向联动、纵向牵引、分级实施、层层选拔的全链条劳动和技能大赛体系。
“根据河北实际情况,创制性制定《条例》这部法规,有利于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组织参加竞赛积极性,促使更多工匠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,对加快我省以制造业为重点的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。”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同志认为。
《条例》明确聚焦以制造业为重点的企业,设置“3+1”(省、市、县三级竞赛+企业内部竞赛)竞赛层级,通过创新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内容、形式,完善技术创新创造成果转化和奖励激励机制等举措。“在实际生产场景中、面向企业一线职工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是《条例》的一大亮点,明确企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是面向企业职工,立足生产岗位,解决实际问题,以技术操作、技术创新、技术创造为主要类型的竞赛活动。”河北省总工会党组成员、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魏光表示,不同层级竞赛针对不同职工群体,开展不同类型的竞赛活动,各有侧重,构建起了一套与传统竞赛形式不同的竞赛机制。由此,各岗位的企业职工都有机会脱颖而出。
河北省总工会通过精准定位竞赛方向、构建“工会+职能部门”协同模式、技能竞赛由线下到线上等运行机制的创新转变,让职业技能竞赛更具广度和深度;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重大战略及全省重点产业、优势传统产业,科学设置赛项,对标全国及京津冀赛事,精准契合产业发展需求;联合省教育厅、省人社厅、省工信厅等多部门举办竞赛,充分整合各方资源,各自优势得以更好发挥。
同时,打破传统竞赛模式,形成“线下实战+线上赋能+区域协同”的立体化组织体系。线下竞赛,聚焦全省核心主导产业、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,2024年省级决赛设置焊工、人工智能训练师等11个工种,730名选手同场竞技;县级工会围绕10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开展945项赛事,覆盖4000余家企业。线上竞赛,以融媒体节目《“冀”高一筹》为载体,首创电视荧屏竞技模式,目前已举办讲解员、急诊护士、消防等职业技能创新大赛,推动中医药、家政服务等行业上万人参与技能提升。
据了解,今年,河北已明确把技能和劳动大赛开展在企业、车间、班组上,开展在产业链、产业集群上,聚焦八大重点产业遴选20个左右工种开展省级大赛,让劳动和技能竞赛成为技能人才的“孵化器”、产业升级的“加速器”,以劳动和技能竞赛赋能高质量发展。
值得关注的是,《条例》强化了各级总工会在竞赛中牵头责任,为此,河北省总工会计划召开宣讲会,将《条例》纳入各级工会培训内容,面向省重点特色产业集群中规模以上企业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、省制造业百强企业开展重点宣讲。同时,主动争取同级党委、政府支持指导,加强与人社、科技、工信等沟通对接,统筹推进竞赛广泛深入开展。
河北省总工会将2024年确定为“技能和劳动竞赛年”,全省开展各类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超千场。
据介绍,省总工会将今年确定为“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提升年”,将在省、市、县三级各确定一定数量的企业先行先为,确保《条例》落地落实。河北各级工会将借助《条例》出台东风,推动竞赛由技术操作向技术创新、技术创造并重,市级竞赛和省级竞赛以评比技术创新创造成果为主要形式,优秀成果纳入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和省技术发明奖评选范畴;同时,探索开辟外省市选手参赛通道,日前已开展的2025年区域性女职工数字技能竞赛,吸引京津冀三地26万人次网上练兵配资开户行情,进一步提升了竞赛的开放性和竞争力。
犀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